明顯感覺到一個趨勢: @Lighter_xyz 、@grvt_io 等一眾layer2 Perp項目在拼命秀肌肉,頗有和追趕 @HyperliquidX 的架勢。 但這明顯有點“起了個大早卻趕晚集”的尷尬,Perp DEX的繁榮本應該屬於layer2才對,怎麼又被 $ASTER 等其他Alt-L1給截胡了? 1)關鍵癥結不複雜,Arbitrum、Optimism等layer2四大天王都志在搞通用Rollup,但這就決定了其TPS、出塊時間的上線,因為交易Finality、狀態同步、複雜計算開銷等都會成為拖累,咋可能給Hyperliquid這種亞秒級別媲美CEX體驗的產品較勁。 所以,一味追求General- Purpose是原罪,Lighter就很機智,不再糾結所謂通用化,從ZK電路和訂單簿撮合等層面都做了專用交易優化,所以交易量才能達到媲美Hyperliquid的成績。其他layer2-Based Perp DEX要想收復舊失地,放棄通用化設計是第一步; 2)大部分layer2 Perp還在死磕AMM那套老邏輯或者嘗試混合Orderbook設計, @GMX_IO 作為曾經的layer2 Perp老大哥已經給出了驗證,死磕AMM的天花板就在那。因為,無常損失、MEV攻擊、滑點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機構級資金的大單流入和高頻交易,這在Hyperliquid的全鏈CLOB+HLP模式下幾乎不存在; 所以,Layer2 Perp想要徹底翻身索性徹底擁抱原生CLOB架構,原先所謂的漸進式改良,dYdX的出逃不久已經證偽了? 3)Layer2的老一套DeFi挖礦激勵已經失去了吸引力,像Hyperliquid這套新Perp玩家,除了底層交易性能哪些,關鍵是玩法多元,諸如,MEME文化代入、積分空投、代幣回購等等,給了用戶很大的體驗改進和玩法預期; 何況, Layer2的流動性是嚴重分散的,大家用各種激勵手段搶來去,直接增加了用戶的跨鏈橋接成本且肥了一眾做第三方跨鏈橋的項目,並不能直接帶動其自身協議的用戶粘性; 以上。 Layer2陣容的Perp DEX也著實不少,除了上邊提到的項目,還有 @SynFuturesDefi @OrderlyNetwork 、 @tradeparadex 等等一眾項目一直在Build路上,GRVT最近還剛拿了19M融資,...
查看原文2.02萬
0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