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硅谷之行观察:一年后的四大变化】
这趟硅谷之行,让我清晰感受到与去年相比的几大变化:
1️⃣ AI依旧是主旋律,出海成趋势
硅谷依然是全球AI创业的首选地。相比国内,来到美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、更友好的融资环境,以及更高质量的人才储备。
这次遇到不少从国内出海的AI创业者和投资人——他们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选择来美创业,既是机遇也是挑战:高物价和招聘成本的“离谱”程度,让人不得不重新精算商业模型。
2️⃣ Web3 项目普遍+AI
币圈的创业公司如今几乎清一色与AI挂钩,从去年偏基础设施建设,到今年更多出现AI+应用——支付、数据、Agent等应有尽有。
更有意思的是,湾区的Web3 AI公司开始向传统B端客户收费,例如 @marvin_tong 的 Phala 已经实现百万美金级别的B端收入。
不得不说,美国To B创业的基因真是刻进骨子里——YC最新一批项目,几乎全是垂直领域的AI To B公司。
3️⃣ 融资环境加速分化
在美国大厂担任高管或来自学术界的教授创业,依然是VC和Web2/Web3基金的“心头好”;Fresh Grad 也是 HF0 和 YC等孵化器的首选。
但另一面,不少公司陷入融资瓶颈——要么变现不及预期,要么赛道过于容易被巨头碾压。
对于亚洲背景的创始人,如果没有数据和利润这些硬指标,依旧很难获得美国资本的青睐。可参考 @Zixi41620514 的融资体会。
4️⃣ 美国仍是技术大神的天堂
尽管旧金山大街上“zombie”遍布,但广告牌几乎都被AI公司占领。AI Researcher的年薪动辄数百万美元,收购价格高得惊人,让许多亚洲创业者直呼羡慕。
如果你有硬核技术,美国依然是值得来闯的地方。
2,263
9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