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bit x Mantle 直播回顧|披露 Mantle 2.0 願景:新顧問、新領域和新願景
2025 年 8 月 14 日,全球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Bybit 與乙太坊 Layer2 公鏈 Mantle 在 X 上舉行了首次聯合直播,面向全球和華語社區同步公告了 Mantle 2.0 戰略願景,披露了 Bybit 與 Mantle 在生態、技術與市場層面的全方位合作計劃。
Bybit 與 Mantle 全面協同升級
直播伊始,Bybit Co-CEO 兼聯合創始人 Ben 宣佈,Bybit Co-CEO Helen 與 Bybit Spot 負責人 & Byreal 創始人 Emily 正式加入 Mantle,擔任高級顧問和核心貢獻者。
Ben 回顧了 Bybit 自三年前發起並孵化 Mantle(前身 BitDAO)的歷程 —— 當時即擁有全球最大的 DAO 金庫之一,如今資金規模逾 10 億美元,並在 Layer2 賽道保持高活躍度和穩定增長。
他強調,全球監管環境正在改善,歐洲的MiCA框架和美國的穩定幣立法預示著傳統金融開始擁抱Web3。 Bybit 已全面合規化,下一步的重點是推動大規模使用者進入 Web3,而 Mantle 的使命正是 “連接 Web2 與 Web3”,雙方目標高度一致。
Mantle 2.0 願景:機構級流動性基礎設施
Emily 首次公開了 Mantle 2.0的品牌與戰略定位:
-
核心身份:Mantle 將繼續作為“流動性鏈(Liquidity Chain)”,通過模組化架構提升靈活性與可擴展性,最大化鏈上資本效率。 承接 「萬物代幣化、資產上鏈」 的大趨勢;
-
戰略定位:Mantle 不是普通的 Layer2,而是面向下一波 Web3 大規模採用的機構級基礎設施層,目標是成為 RWA 上鏈的核心樞紐;
-
發展方向:在保持 EVM 生態優勢的同時,加強與非 EVM 生態(如 Solana)的互聯互通,形成跨生態佈局。
Helen 在發言中補充,Mantle 將發揮自身高速穩定的基礎設施優勢,吸引跨鏈專案和交易所合作,並與 Bybit 形成深度協同,把更多生態夥伴引入 Mantle 鏈上。
短期優先事項
Hashkey Capital 的投資總監 Rui 提出了 「新官上任三把火」 的問題。 Helen 給出了明確的三項優先任務:
-
最大化 Bybit 平台資源賦能 Mantle —— 包括手續費抵扣、更多交易對、貸款、VIP 權益等,讓 MNT 獲得平臺級應用價值;
-
將 Mantle 打造成高效穩定的基礎設施 —— 承接 RWA 代幣化機會,並通過 Bybit 上架分發優質資產;
-
跨鏈應用設施 —— 由 Emily 推動,擴大 Mantle 與其他生態的互聯互通,吸引更多使用者與資產。
Emily 補充,對於社區最關心的 「如何讓 MNT 持有者賺錢」,Mantle 將有針對性地引入高品質資產,結合 Bybit 提供的流動性和市場預期,形成盈利機會。 她強調Mantle鏈本身是一個產品,需要明確的目標使用者與匹配的應用場景,而不是 「for everyone」。
協同落地:從交易到支付的全棧集成
MNT代幣與 Mantle 應用場景將全面融入 Bybit 生態:
-
交易場景:將上線更多 MNT 交易對、MNT 期權產品; 推出更多全新結構化產品,如智能槓桿(Smart Leverage) 、Double Win、以及 OTC 交易等。
-
手續費與權益:計劃在手續費抵扣、VIP 等級升級中納入 MNT。
-
消費與支付:MNT 可用於直接支付CCCC大會等活動的門票; 同時,MNT 還將接入 Bybit Card、Bybit Pay 等支付產品。
-
機構與零售:為機構與零售使用者提供更多基於 MNT 的貸款、借貸和金融產品。
Helen 強調,這些賦能措施均在合規框架內推進,短期已落地的包括 OTC 交易支援、槓桿無憂等。
RWA 戰略:機構級資產上鏈通道
RWA 會是Mantle 接下來幾個月的核心戰略方向。 Mantle Network 的產品負責人 Joshua 強調,Mantle 與 Bybit 的合作遠不止“鏈 × 交易所”,而是著眼於 Web3 最大增長賽道之一 —— RWA。 RWA 的總可觸達市場遠超其他加密細分領域,Mantle 接入 Bybit 基礎設施後,能夠為機構級資產上鏈提供安全、合規、可擴展的“軌道”,將新型流動性、產品和參與者引入鏈上世界。 團隊在今年的路線圖中會以成為規模領先的 ZK 安全鏈為目標,以強化機構級安全與強確定性結算的能力,為 RWA 與機構場景提供底層信任背書。
他指出,Mantle 現有的 DeFi、NFT、GameFi 等 DApps 可以直接受益於這一 RWA 戰略,將真實世界資產與鏈上產品結合; 同時,這一基礎設施也為新開發者提供了構建創新用例的空間。
Helen 和 Emily 也表示,Mantle 將積極引入 TradFi 資產,在鏈上進行代幣化,並通過 Bybit 這一中心化入口完成分發,形成從資產上鏈 — 流動性與產品 — 使用者觸達的閉環。 這將為 DeFi 和 CeFi 用戶帶來更高品質的資產選擇與流動性來源。
MNT:賦能、治理與供給機制
針對社區關切的代幣問題,團隊均一一作出回應:
-
平台屬性:MNT 並非 Bybit 平台幣,但 Bybit 將在多產品與多場景中為其賦能。
-
供給機制:是否銷毀 MNT 將通過 DAO 提案與社區投票來進行決定; 此前 BitDAO 遷移 Mantle 時已銷毀過大量代幣,團隊也在研究長期減供機制。 對於近期社區熱議的OKB銷毀事件,Helen回應Mantle與OK性質不同,生態範圍更廣,外部合作機會更多。
-
激勵品質:將調整通脹模型、提高激勵專案質量,確保 MNT 與高質量專案合作,避免與低品質專案捆綁。
-
持有者權益:鏈下可參與 Launchpool、Megadrop、Launchpad 等活動產品,鏈上可通過 DAO 治理參與金庫管理,並享受更多 DeFi 場景的實用性。
差異化競爭與開發者機會
Rui 在問答環節中對比了Base藉助Coinbase流量的打法,Helen與Emily順勢指出,Mantle的競爭壁壘在於DAO擁有的金庫、堅實的技術、交易所的高流動性與真實的用戶基礎,以及多牌照合規優勢。 Mantle 將按自身擅長領域逐步突破,並將這些優勢資源高效協同,吸引更多優質專案部署到 Mantle 鏈上。
同時,為了增強對開發者的吸引與支援,Mantle 生態基金(EcoFund)與 Grants 計劃將持續運行,並聚焦支援 RWA 方向的創業團隊,依託 Bybit 全球使用者基礎為開發者帶來啟動流量與流動性支援。
團隊目標與未來展望
團隊將圍繞三大方向設定 KPI:
-
公鏈層面:TVL、活躍位址數、鏈上交易量、新增使用者;
-
CEX 集成:多家交易所的上架與集成進展;
-
生態擴展:鏈上DeFi專案增長與跨生態影響力。
直播最後,Ben 總結道:「Mantle 與 Bybit 的合作是全鏈路的深度協同,從資產引入、產品落地到全球使用者拓展,形成閉環。 “ 團隊將定期公開彙報進展與成果,推動 Mantle 邁向全球化、機構化與大規模應用的新階段。 在此,我們也呼籲社區和開發者能夠積极參與 Mantle × Bybit 基礎設施的建設,把握 RWA 與跨生態協作帶來的長期增長機遇。